

2021年的發電總量并不低。上半年,我國總發電量是38717億千瓦時,是美國的兩倍。同時,我國今年的外貿增長極快。
圖片
海關總署最近發布數據顯示,8月份,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.43萬億元,同比增長18.9%,連續15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,進一步呈現穩中加固態勢。前8個月,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4.78萬億元,同比增長23.7%,比2019年同期增長22.8%。
圖片
這是由于國外受疫情影響,沒有辦法正常生產,我國的生產任務由此加重,可以說2020年全年乃至2021年上半年我國幾乎以一己之力保證了全球商品供應,因此我國外貿非但沒有受到疫情影響,反而比2019年進出口數據還要好得多。
出口增加,需要的原材料也就增加,大宗商品進口需求猛增,2020年底以來鋼材大幅度漲價就是鐵礦石和鐵精粉大福漲價造成的。制造業主要生產資料一個是原材料,一個就是電力,生產任務加重的同時我國的電量需求持續增大。
說回為何不擴大煤炭供應,反而要限電呢?
一邊,是發電需求大,然而發電成本也加大。
今年以來,國內煤炭供需持續偏緊,動力煤價格淡季不淡,煤價大幅上揚并維持高位運行。煤炭價格高企難跌,煤電企業產銷成本嚴重倒掛,經營壓力凸顯。根據中電聯數據顯示 ,大型發電集團標煤單價同比上漲50.5%,而電價基本保持不變,煤電企業虧損面明顯擴大,煤電板塊整體虧損。
據測算,電廠每發一度電,虧損就會超過0.1元,發1億度電就會虧損1千萬,對于那些大型發電企業來說,每個月虧損超過1億元。一邊是煤炭價格高企不下,一邊是電價浮動價格受控,電廠很難通過提高上網電價平衡成本,因此有的電廠寧可少發甚至不發電。
另外,海外疫情的增量訂單帶來的高需求,是不可持續的。國內因為解決增量訂單而增加的產能,會在未來成為壓垮大量中小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只有從源頭限制了產能,讓部分下游企業無法盲目擴張,才能在未來訂單危機到來的時候,真正的保護到下游。
另一邊,是實現完成產業轉型的要求刻不容緩。
我國要實施落后產能淘汰,要供給側改革,除了為了實現雙碳目標,有環保的需求,還有個重要的目的——實現產業轉型,既從傳統的能源生產轉向新興節能生產為主。最近幾年的我國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前進,只是從去年開始,由于疫情,高需求下我國高能耗產品生產任務加重。
而我們國家未來很長時間都需要高效率的產能,那些不賺錢的產能就應該慢慢地退出市場,企業的產品附加值增加才是未來的主導趨勢,當前國內很多傳統領域的企業大概率都是靠互相壓價生存,這樣對于我國總體的競爭力不利。新項目都是按照一定比例由落后產能置換而成,而從技術環節來看,大幅降低傳統行業的能耗與碳排放,要依靠大規模的技術革新和裝置改造。短期內,為了完成我國產業轉型定下的目標,我國不能簡單的擴大煤炭供應,停電限產是傳統行業實現能耗雙控指標的主要路徑。 (來源百鑄聯盟)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
本司將致力于不斷的改進產品生產工藝和品質,并且不斷的發展新的產品去保持市場的競爭能力。正朝著現代企業的方向與時間一同前進。
以“真誠、務實、優質、高效”為企業宗旨,竭誠為各界人士服務。